尊王攘夷齐首霸,
执牛歃血小登台。
助燕伐狄朝三去,
平楚和蛮暮四来。
一统诸侯南战盛,
九合天下北征衰。
临终可叹七十日,
虫逸尸僵宫女哀。
创作背景:本诗作于癸卯年5月(2023年5月7日)。齐桓公九合诸侯出自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九合诸侯,不以兵车。”齐桓公于公元前651年在葵丘(今东明五霸岗村)召集宋国、陈国、蔡国、邾国四国诸侯会盟,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。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,于是齐桓公打出“尊王攘夷”的旗号,北击山戎,南伐楚国,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,受到周天子赏赐。七律仄二,仄起仄收,首句不入韵,新韵四开。
词句注释:
1.尊王攘夷:谓尊崇王室﹐排斥夷狄。春秋时代﹐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国家﹐称其他少数民族为"夷狄"。当时﹐周天子的地位已日趋衰微﹐但名义上仍然是诸侯的共主。齐晋等大国为了争取诸侯的领导权,在其主持会盟期间﹐都以"尊王室"﹑"攘夷狄"相号召。
2.齐首霸:齐桓公于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会盟,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霸主。
3.执牛:古代诸侯订立盟约,要割牛耳歃血,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。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。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。
4.歃血:古代几方相会结盟时的一种仪式。口中含牲血表示忠诚。一说手指蘸血涂在口四周:歃血定盟。
5.助燕伐狄:北方的燕国派使者来讨救兵,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,打了败仗。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。
6.平楚和蛮:楚国在中国南部,向来不和中原诸侯来往。那时候,中原诸侯把楚国当做“蛮子”看待。中原八国诸侯和楚国一起在召陵订立了盟约。
7.一统诸侯、九合天下:《史记》:“兵车之会三,乘车之会六。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。”
8.临终可叹七十日:齐桓公是被饿死的,在他死前谁能想到威震天下的齐桓公晚景会是如此的凄凉,竟然落到了被活生生饿死的地步。最后齐桓公年老生病,那些个王子都忙着争权夺利,易牙等人就将齐桓公软禁了起来,67天也不给饭吃,也不让人去看他。
9.虫逸尸僵宫女哀:齐桓公四十三年(公元前643年),齐桓公重病,齐桓公的五个儿子各率党羽争位。冬十月七日乙亥(前643年9月12日),齐桓公病死(一说是被活活饿死)。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,齐国一片混乱。齐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,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。最后只有一个宫女去探望,直到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齐桓公收殓。
白话译文:
尊敬王室攘除夷狄齐桓公成为首位霸主,
第一位执牛耳歃血会盟小试牛刀初登台。
帮助燕国讨伐戎狄平定外患多次向北去,
平定楚国解除内患以和为贵暮时辛苦来。
一统诸侯征战南方维持时局战事开始盛,
九合天下南北驰骋在北征后国力渐渐衰。
齐桓公临终时可叹可惜饥饿有六十七日,
直至蛆虫爬出窗外尸体僵硬只有宫女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