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马识人决惑疑,
试金三日辩才七。
李白无奈朝天笑,
杜甫难逃浊酒兮。
齐候托国一罪犯,
穆公重用五羊皮。
人生到处知何似,
应似飞鸿踏雪泥。
创作背景:本诗作于壬寅年仲冬(2000年12月25日)。观古今中外之成功政治家、企业家、艺术家,莫不重视人才的发现和使用。一旦高素质的人才得到恰到好处的发现和使用,就会社会和谐,国泰民安,管仲、百里奚是也;而相应的人才得不到重用,就会人才萧条,社会退步,李白、杜甫是也。伯乐和千里马的相辅相成、琴瑟和谐,二者缺一不可,李杜空怀报国之志,当政者不用只能仰天大笑,穷困潦倒;汉初三杰得到汉高祖重用而功成名就,名垂青史;齐桓公捐弃射钩之恨,仲父管仲,终成春秋首霸;秦穆公不嫌鄙陋,礼下奴媵,拜相于百里奚,称霸西戎,成为春秋五霸之一,并为秦朝统一六国打下先祖基业。本律为七律仄一,平起平收,首句入韵。
词句注释:
1.相马识人:指个人或集体发现、推荐、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。出自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。 卷七:“使骥不得伯乐,安得千里之足。”唐·韩愈《杂说》四: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”
2.决惑疑:化用《白居易·放言》之“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”狐疑:狐性多疑,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。此处谓要用时间验证人才价值。
3.试金三日辩才七:检验金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,辨别木材(这里指枕木和樟木)还要等七年以后。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:对人、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,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,从整个历史去衡量、去判断,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,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,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。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,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,因而应当多加保重,等待“试玉”、“辨材”期满,自然会澄清事实,辨明事伪。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。
4.李白无奈朝天笑:典出《李白·南陵别儿童入京》之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。”蓬蒿人:草野之人,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。蓬、蒿:都是草本植物,这里借指草野民间。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,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?但最终还是被赐金放还,流落江湖,“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。”《李白·行路难》。
5.杜甫难逃浊酒兮:化用《杜甫·登高》之“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”艰难: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。苦恨:极恨,极其遗憾。苦,极。繁霜鬓:增多了白发,如鬓边着霜雪。繁,这里作动词,增多。潦倒:衰颓,失意。这里指衰老多病,志不得伸。新停:新近停止。重阳登高,例应喝酒。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,所以说“新停”。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,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。时运不济,命途多舛,一生穷困潦倒,漂泊江湖,寄人篱下,最终凄惨地结束了58岁的伟大生命。
6.齐候托国一罪犯:典出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管仲做了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的老师,鲍叔牙做了齐襄公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的老师。不久,齐国发生内乱,齐襄公被杀。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得知消息后,都急忙往国内赶,想抢先得到君位。管仲一面派人护送公子纠回国,一面亲自带人去拦截公子小白。他们在半路上遇到了公子小白的车队,管仲劝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退回去,他俩不肯,管仲就取出箭向小白射去,公子小白大叫一声,向后倒去。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被射死,就返回去,护送着公子纠不慌不忙地向齐国进发。谁知公子小白并没有死,管仲那一箭正巧射中了他的衣带钩,他怕再挨一箭,急中生智,假装被射中倒下。看见管仲走了,他才命令抄小路加速前进,公子小白最终抢先赶回国都,当上了国君,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。齐桓公即位后,立即派兵讨伐公子纠,公子纠被杀死,管仲也被捉住。齐桓公恨管仲差点儿杀了自己,要把管仲处以极刑。而鲍叔牙竭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,他说如果能重用管仲,就能使国家强盛。齐桓公终于被说服,不仅没杀管仲,还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。鲍叔牙则心甘情愿地当管仲的助手。在管仲的辅佐下,齐国迅速强大起来。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成为春秋第一霸主。
7.穆公重用五羊皮:典出《史记》
8.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:出自宋代苏轼的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